「生物相似藥」不只能治病,也讓更多人受惠——長庚醫院血液科主任張鴻醫師專訪
本文由 台灣諾華 協助刊登。 作者/許君咏 生物相似藥以較低的價格,提供與原廠生物製劑相仿的治療能力。像癌症需要長期使用生物製劑,來治療或控制病情的慢性病,如果使用生物相似藥的話,不僅能減輕病患的負擔,健保也才能走得長久。 「可是,生物相似藥不是原廠生產的。」這是許多人最後不選擇生物相似藥的原因,認為原廠生物製劑,一定比生物相似藥來得好,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...
View Article引導尖端科技的「科學神燈」——《追光之旅:你所不知道的同步輻射》
大家都知道,光線是否充足對拍照品質有決定性影響,戶外拍照比起昏暗的室內容易拍到漂亮的相片;然而,光的亮度,對科學實驗也非常重要。 同步輻射是當今世上最亮的光,它的光通量及光亮度都遠優於傳統光源。 正因如此,過去科學家因實驗光源亮度不夠而無法探測的結構,現在藉由同步輻射都能分析得一清二楚,而原本使用傳統 X 光機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實驗,如今則僅需要幾分鐘就能取得漂亮的實驗數據。...
View Article【2021搞笑諾貝爾獎】10 項「廢到笑」獲獎研究出爐:性行為可以治鼻塞?揭露人貓之間的喵電感應?
文/y編、A編、C編,圖是 U編找的 你今天連結了嗎?萬眾矚目、要說泛科學只為了今天開張也不為過(太誇張),2021 搞笑諾貝爾獎堂堂登場了! 今年的主題是「人與人的連結」,許多獎項也與「連結」這一概念相吻合。今年的亮點還有台北捷運站入鏡,以及台灣科學家也是搞笑諾貝爾獎兩屆得主楊佩良的 24/7!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快訊,也一起來期待接下來的深入報導!...
View Article「精液求精」的果蠅!情慾交流後擇偶變得更挑剔?
繁衍後代是生物的大事。動物在兩性生殖行為中,耗費資源比較少的那邊(通常是男方),一般沒那麼在意對象,更重視多多嘗試,啊嘶~;耗費資源更多的那邊付出較多(通常是女方),會更加謹慎擇偶。 然而,謹慎過頭也有風險,等呀等呀等呀,萬一一直等不到夠好的對象怎麼辦!? 等到花兒都謝了⋯⋯圖/GIPHY...
View Article婚姻中的賽局理論!從兩首古詩理解「穩定婚姻問題」
賽局理論演算的「穩定婚姻」 賽局理論中有所謂「穩定婚姻問題」。在所有婚姻狀態均「穩定」的已婚社群,每對夫妻各自都無法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另一半。換句話說,所謂「穩定」的已婚社群,就是丈夫想出軌,他想出軌的對象也不認為他會比現在的另一半來得好,因此不可能會跟這位丈夫在一起,反之妻子亦然。 因此,婚姻中的男女即使見異思遷,實際上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婚姻狀態。...
View Article「數」養生活就從今天開始!談談數學教育的跨領域思維 ft. 數感實驗室賴以威老師【科科聊聊 EP.58】
賴以威老師近年來不餘遺力的推廣數學教育,他與數感實驗室的團隊前進校園,設計好玩好學的國小實驗課、以身作則的舉辦教師研習、還配合國中課業需求推出必修課與題本,業務早已超過數感實驗室剛成立時的規模。一路走來雖然秉持一貫的教育理念,但在教育現場實現了多少?改變了什麼?本集泛泛泛科學邀請賴以威老師談談數學教育的探究、實作與跨領域思維! 不餘遺力地推廣數學教育的賴以威老師。圖/賴以威 提供 02:03...
View Article保養品內的保濕成分恐讓失智症找上門?——淺談「神經醯胺」的功效與副作用
不經意在網路上撞見有關 ceramide(神經醯胺,又稱賽洛美。本文統一稱呼神經醯胺)的廣告,內容約莫是:神經醯胺為人體皮膚角質細胞間脂質的一種,由脂肪酸和神經鞘胺醇基構成,既親水又親油,能夠增加角質細胞的保水功能。然其會隨年紀增長大幅流失,藉由服用神經醯胺,可幫助肌膚維持潤澤,並會形成保護屏障,使其免受紫外線、化學物質等的外來侵害。...
View Article素養不是知識,是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——LIS 創辦人嚴天浩專訪
近年來,在新課綱推行之下,「素養」這個詞成為熱門關鍵字,「對我來說,素養就是面對世界的行為模式,在面臨問題時,一個人會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。而科學素養就是『像科學家一樣思考』」LIS 科學情境教材(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)創辦人嚴天浩這麼說。 嚴天浩在大學時開始製作教學影片,最初的動機來自上大學後體會到城鄉差距、資源落差,想藉由線上教材擴大影響力,然而觀看次數卻不如預期。 2013...
View Article從數學、邏輯到審美,演算法的極限是何處?——《再.創世》專題
作者/魏澤人|陽明交通大學 智慧計算與科技研究所 在一般印象中,”美” 是與藝術、哲學、文學、音樂這些人文領域相連的。受到教育制度的影響,理工與人文,在普遍認知中是二元對立的。而數學,是理工科目中最硬核的部分。物理、化學實驗中,各種顏色的液體、晃動的單擺或本生燈的火焰,也許還隱隱約約帶有一絲美的影子,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,在許多人的求學經驗中,與美根本就是互斥的概念。...
View ArticleAT 力場全開!如何在擁擠的車站通道中不被別人撞到?——2021 年搞笑諾貝爾物理獎
並沒有,但朗之萬公式是今天的主角。 這兩年全世界都被 COVID-19(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搞得雞飛狗跳。除了疫苗之外,「口罩、洗手、社交距離」堪稱「物理防疫三神器」。我們剛度過了第二個疫情下的中秋假期,看到各大交通轉運樞紐人山人海的群聚,不禁讓人擔心,擠成這副德性,樣怎麼保持社交距離啊? 最近頒發的 2021 年「第 31...
View Article為何 NASA 不惜大撒幣也要把它送上太空?——認識韋伯太空望遠鏡(一)
作者/邵思齊/台大地質科學系,沉迷於世界的浩瀚之中作者/林彥興/清大理學院學士班,努力在陰溝中仰望繁星 經過二十年的等待,詹姆士.韋伯太空望遠鏡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, JWST)終於確定將於 2021 年 12 月 18...
View Article水的性質國中不是學完了嗎?竟然還跟「量子效應」有關?
圖/Pixabay 水這種物質看起來再平凡不過。人們每天洗澡、澆花、游泳、沖咖啡,無時無刻不跟水相處在一起。人體中還有地球表面上大部分都是水,事實上,它可是宇宙中第三多的分子。...
View Article【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】如何觀測地球暖化?有「氣候模型」及「複雜物理系統」就搞定!
2021 年諾貝爾物理獎於5日下午揭曉!本次獎項由美籍日裔學者真鍋淑郎(Syukuro Manabe)、德國學者哈斯曼(Klaus Hasselmann)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(Giorgio Parisi)等 3 位學者共同獲獎。...
View Article【2021諾貝爾化學獎】更高效率且環保的化學合成——「不對稱有機催化劑」
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於10月6日揭曉!由德國學者李斯特(Benjamin List)和美國學者麥克米倫(David MacMillan)共同獲獎;他們的獲獎原因是推動了「不對稱有機催化劑」(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)的發展;諾貝爾委員會指出,他們開發出的有機催化劑不但對藥物研究產生巨大影響,也使化學合成的過程更加環保。 催化劑與不對稱催化...
View Article醞釀兩千年才誕生的「原子論」,源頭竟然是古希臘哲學?——《奇怪的生物知識增加了》
作者/蘇仁福、曾明騰繪者/Oliver Wei、卡斯威爾 此原子非彼原子 俗話說:「眼見為憑」,除了民間習俗或是崇拜超自然的宗教信仰以外,面對於無法親眼所見的事物,人們普遍抱持著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,過去的科學研究也是如此。...
View Article2021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真鍋淑郎——地表模型開山始祖,研究地表模式都要引用他的論文
作者|盧彥森,目前任職於 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 能源與氣候研究所 第一個地表模型的開發者——真鍋淑郎 在大氣科學領域中,有一部份專業領域統稱為「氣象模擬」,其中,有一門名為「地表模式」的領域,是專門算地表上各種物理、化學、生物作用的行為。 在做這些模擬的研究者中,有個很有名的日本名字,叫做 Manabe,他的論文會一直出現在大家眼前,也就是(只有我們在乎的)《 Manabe 1969,...
View Article太空巨獸 JWST 升空後的 150 萬里長征 —— 認識韋伯太空望遠鏡(三)
作者/陳麒云|中央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作者/林彥興|清大理學院學士班,努力在陰溝中仰望繁星 二十年磨一劍,科學家與天文迷引頸期盼的詹姆士.韋伯太空望遠鏡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, JWST)終於確定將於 2021 年 12 月 18 日升空。作為人類的下一支旗艦級太空望遠鏡,JWST 上配備了最尖端的科學儀器,在本系列上一篇文章:《史上最大口徑的 JWST...
View Article如何幫畜牧業減碳?——教會小奶牛上廁所,可有效降低「一氧化二氮」排放!
近年來,大眾對於「氣候變遷」這個詞越來越不陌生,國際間也會簽訂不同協議與政策,來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,講到這邊,我們通常會想到化石燃料的使用,但較少被人們注意到的是,畜牧業也是排放甲烷、二氧化碳、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的大宗,甚至會造成水污染及空氣污染。 最近由心理學家團隊發表的研究,提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,以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,也就是——「教小奶牛上廁所」!...
View Article什麼是「造父變星」?標準燭光如何幫助人類量測天體距離?——天文學中的距離(四)
撰文|許世穎 「造父」是周穆王的專屬司機,也是現在「趙」姓的始祖。以它為名的「造父變星」則是標準燭光的一種,讓我們可以量測外星系的距離。這幫助哈柏發現了宇宙膨脹,大大開拓了人們對宇宙的視野。然而發現這件事情的天文學家勒梅特卻沒有獲得她該有的榮譽。 宇宙中的距離指引:標準燭光...
View Article地球在20年間「亮度」變低了!——地球暖化讓陽光反照率直直落
地球暖化會造成溫度升高?不稀奇!地球暖化會造成人類生活環境越來越嚴峻?也不稀奇!但你有聽過,因為地球暖化,讓我們的亮度竟然逐年遞減,地球變得越來越暗嗎? 地球亮度的改變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新興議題,關於地球亮度的變化,科學家早在 1990 年代前後便提出一種現象「全球黯化」(global dimming)去解釋為何地表獲得的太陽光能量越來越低。 當時透過資料指出,進到地球的太陽能量大幅降低,從...
View Article